什么是太极拳的功夫?

2024-08-16 09:12:4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什么是太极拳的功夫?太极拳创始人宗师王宗岳在《太极拳论》原谱中对太极拳的功能已阐明。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中“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是指太极拳的击技功能;“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是指太极拳的养生功能。击技和养生是太极拳不可分割的两大主要功能。太极拳先师杨露禅尊称“杨无敌”,有超群的击技功夫,当然也有很深的益寿养生功夫。太极拳拳师们的平均寿命比少林拳拳师长,特别是重视养生的吴氏拳师寿命最长。吴图南105岁,张廷臣101岁,江长风99岁,马岳梁98岁,杨禹廷95岁,吴英华91岁,平均98.17岁,而且吴式拳拳师也特别重视击技功夫。也有的太极拳名师偏重于技击功能,忽略了养生功能,只与人推手而搁下了拳套,虽然灵敏性极强,但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缺乏肌体组织和内脏器官的内功,技击功夫虽然好,可是五十几岁就早逝了,因而不能延年益寿。

  自从火器取代冷兵器之后,人们对太极拳功能的追求PP电子APP下载,从偏重击技转变为偏重养生,这是客观现实。特别是解放后,政府和领袖的号召,大批太极拳拳师从事普及简化太极拳工作,太极拳从少数拳师和高徒秘传的状况,走进家家户户,走向世界成为武术第一大拳种,在一百多国家传播,上亿人喜爱和学练,应该说是件大好事。可是太极拳界毁誉参半,广大群众称好,少数传统拳师称坏,指责公园和群众练的太极拳是“太极操”,“太极运动”,“不是太极拳”,“没有功夫”,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1)太极拳的功能从太极拳创始人宗师王宗岳创拳始就有击技和养生两种功能。练武技能练出击技功夫,练内功术也能练出养生功夫。青少年适合练击技,中老年人只能偏重练养生。

  (3)太极拳击技和养生功能都是中华瑰宝,这与西方文化纯肢体活动的体操有本质区别。说国编太极拳是西方体操,是西方体育运动,并不正确。

  (4)几十年来广大中老年人练太极拳益寿祛病,社会上有“太极拳是中老年人拳,社病益寿的拳”的错觉,太极拳击技功夫一代不如一代,这不是太极拳国编、简化、普及的过错;不是、周恩来、等领袖和国家体委支持简化、普及太极拳的过错;更不是众多终生奉献给简化普及推广太极拳事业的拳师们的过错。如果找原因,只能是因为当今社会上见不到“杨无敌”同样功夫的太极拳手的缘故。如果国家擂台上出现了“无敌手”的传统太极拳击技手,自然练太极拳击技功夫的中青年人就会猛增起来,自然太极拳击技功夫会得到发扬光大。过错和责任是因为传统太极拳拳师们自己没有“杨无敌”那样的功夫或没有培养出“杨无敌”那样的徒弟,把责任推给传播偏重养生功夫的拳师们是不公平的。国家今后应该有计划在专业队、军警和打擂竞技中培养有击技功夫的传统太极拳击技手,把当今太极拳区分为“太极拳功夫”“太极运动”和“太极体育竞技”并不合适。当今太极拳可以区分为偏重击技功夫的传统太极拳和偏重养生功夫的现代普及和竞赛太极拳,两者都是国家瑰宝,都应该得到发展。

  (5)中国的武术及太极拳同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瑜珈功等一样都是各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归根结底都属于社会体育运动。所谓“太极拳功夫”只能属于中国社会体育范畴;它有没有“真功夫”,现在也只能通过体育竞赛(比如武术擂台赛)才能公正的判定。偏重养生功能的现代(“普及”、“竞赛”、“国编”)太极拳,要求掌握“攻防含意”,要求以内功养生术(内练精气神)为基础,这与西方纯肢体活动的体操有本质区别,说它是“太极操”、“太极运动”、干脆不是“太极拳”,把它不列入主体,而列入“衍生物”,并不正确,除非在根本上否定了王宗岳“太极原谱”,那太极拳也就不叫太极拳了。

  以吴图南为首的吴氏太极拳寿星们的养生益寿功夫应该认真总结,发扬光大。名师李天骥执笔《太极拳运动》、《简化太极拳》、《简化太极剑》,主持普及推广国编现代太极拳,使太极拳蓬勃发展起来,获国家体委“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称号。名师李德印普及推广国编普及套路和竞赛套路现代太极拳,培养大批全国、世界冠军,是解放后太极拳名家名师中的佼佼者,现代普及和竞赛太极拳泰斗,是当今太极拳界德艺双馨、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好榜样。早期太极拳著名史论家徐震著作《太极拳谱理董辨伪合编》、《太极拳考信录》、《徐震佚文集》等十数篇考据太极拳史之权威著作,对太极拳源流、太极拳谱和太极拳功能认识的拨乱反正将起到指导作用。

搜索